動物的趨光性使它們被光源吸引,此種行為在都市中則轉化為現代人類的無意識反應——無論是招牌、路燈或建築物的燈光,都在潛移默化中形塑人類的行動路徑和空間感知。然而當燈光因故障而閃爍時,這樣無意識的吸引力被打破,燈光從穩定的光源轉變為一種異樣的存在,成為了「反趨光」的訊號。在此作品中,這些故障的燈光不再只是一種功能性標記,更成為日常景觀中機械反抗的聲音。

Meaning

2024-12-13

語言涵蓋了三觀,成為文化的載體,瀰漫於思維與情感、知覺與概念之中。當 AI 與人類相遇,便成就了一次跨域的交流。本作品以語言為起點,在 AI 與人類的對話中,讓 AI 以人類的語言發聲,而人類則以程式碼傳達思維。透過多頻道錄像的呈現,鍵盤輸入程式碼的聲音與舞者演繹 AI 語言的腳步聲,構成了一場原始且根本的人機親密對話。

復古懷舊的壓花玻璃,是承載記憶的物件。透過雙頻道的方式,「框」住了時間,讓兩個不同的時間點進行對話。而壓花玻璃的特性,讓曾經美好或傷心的片段轉換成了色彩的光影變化,如同記憶經過大腦的轉換,哪些留下哪些刪除,都端看著我們觀看與記憶的方式。

線在 Between

2024-07-28

「線在」以身處後疫情時代的想像為基底,思考疫情時代的種種界線、規定,在這之下,我們的生活型態會有如何改變?以「紅線」的意象,雙重暗喻「安全距離」與「情感」,藉此呈現多元困境與其解套。同時將故事背景定調在朴子當地,並採現地創作,以本地人事物作為素材,述說此一小品故事。

這是一段存於紀錄片之中的素材,
在正片與花絮之中來回走動,
牽動著對於談話主題與場景的窺視慾。
以固定景框紀錄日常的對話與訪談內容,對話細節皆透過收音機器自動區別排列其空間與次序,並透過景框之外的聲音拼湊起框外的世界,猜測著框外的樣貌。
此作品是反映桃園航空城的田調中,所感受到的碎片感,
透過素材般的影像,重構事件之於日常的違和感與疏離。

以投影機作為觀眾與作品的連結,透過影軌、音軌、字軌三者的交互作用,以日常的物件喚起觀者日常記憶,讓記憶流動於觀眾與作品之間。影軌會以清晰的影像疊成失焦的影像;音軌以物件的聲響(如硬幣掉落聲)與旁白的低喃組成;字軌則為清晰的字幕。因影軌的失焦感與音軌的誘導,促使觀眾調整投影機的焦距,造成內心的匱乏感,並在調整焦距的過程中得到內心的愉悅。

以多頻道的觀看方式,表現記憶與想像交互混和的樣貌,影像與影像之間的空白,讓觀者能參與在其中。透過簡單的三幕劇形式投射自身經驗與情感。當自身抽離了本體,以他者的角度觀看,會發現記憶是虛像與真實交織而成,幻想與現實都奠基於真實,真實不再是客觀存在,而是存於主體之中。透過不同的影像與內容,製造了畫面之間的空白,觀者的加入,讓空白產生意義,進而讓內在時間得以綿延。

受到種種影響,總在各種關係中重蹈覆轍,利用陶土的可塑性與水的關係,來呈現一次次重蹈覆轍的挫敗,並將過去散落在作品周圍,邀請觀者一同進入重複的牢籠之中,瘋狂卻又充滿著心酸。

空 Empty

2024-07-26

從小出生,便遭受著父母的期待、同儕的競爭、另一半的需求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壓力。隨著科技越發進步,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急遽縮短,無遠弗屆的世界帶來親密也帶來無法逃避的壓力。

© 2024 黃姿婷 Huang Tzu Ting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